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,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,因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,故又称“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”。胆囊息肉虽然可能发生癌变,但并不可怕,因为胆囊息肉不手术也能消除!真正可怕的是患者不治疗,或随意切除!
一、胆囊息肉可不手术消除:
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病,因于情志失调(压抑、抑郁、易怒)、饮食所伤(过量饮食肥甘厚腻、过量饮酒)、劳逸过度(劳累、劳神过度、安逸过度)、感觉外邪(暑湿、风寒)等所致。是肝胆疏泻失职、气机阻滞、血行不畅、胆汁泌排不利、湿热蕴结、瘀血内停、日久形成癥瘕、积聚之症。对于体积小于1.5cm,无明显症状表现或表现较轻的患者,可用息福欣,控制息肉发展,消除不适症状、抑制息肉,逐渐萎缩、使其消弭、再强肌体,最后避免复发。
二、为什么胆囊息肉患者不治疗或随意切除可怕!
1、胆囊息肉不及时治疗的隐患:胆囊息肉虽属良性病变,但息肉引起的危害不可低估。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、带蒂息肉或较大息肉,易阻塞壶腹或胆管,造成胆汁排泄受阻;息肉并发结石成为急、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祸源。此外,息肉的恶变率日趋增加,息肉越大,恶变几率相对越高。
2、胆囊息肉随意切胆的后遗症:
①消化不良、腹胀和腹泻:胆囊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,当人们吃饭时就会刺激胆囊提供胆汁来消化食物。一旦胆囊被切除之后身体分泌的胆汁就会就不足,从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以及吸收,当摄入脂肪比较明显时,就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症状。
②引发胆汁性胃炎:切除胆囊之后胆汁会不断的进入肠道,然而胃酸分泌过少,所以大量的胆汁会在十二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到胃部,升高了胃内的ph值,大量的细菌会繁殖,导致胃粘膜充血、水肿、胃腺体萎缩以及胃溃疡。胃酸分泌会明显的下降,胃壁细胞受到损害,胃部出现慢性炎症。
③胆道损伤:肝脏向十二指肠运送胆汁必须通过胆道,因为局部组织出现了粘连,切除胆囊之后会对胆道造成损伤,当出现胆道损伤是最主要的症状是胆管狭窄和胆管发炎,如不能及时接受治疗,易会发生肝硬化或者胆道癌症。
④胆总管结石:在胆囊切除前胆囊的功能就是浓缩胆汁,浓缩的胆汁会分解胆固醇。一旦胆囊被切除之后胆汁就无法浓缩,从而就会降低了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,容易形成胆管结石。
⑤结肠癌:胆囊切除之后增加了患上结肠癌的风险,经过研究表明,因胆囊息肉或结石切除胆囊的患者,之后患上结肠癌的危险高达45倍以上。”
⑥造成肝损伤:切除胆囊之后会增加石胆酸,然后经过肝肠的循环进入肝脏,石胆酸会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,从而对肝脏形成了慢性的损伤。
3、胆囊息肉保胆取息的隐患:保胆取息是在腹腔镜下在胆囊底部打0.5厘米左右的洞,插入胆道镜,并行术中病理化验,缝合后会存在胆囊收缩功能障碍、结石的复发、息肉的复发、胆囊炎反复发作等问题。因此可得出结论保胆取息术,仅仅是走过场,对患者有害无利。
温馨提示:发现胆囊息肉一定要及时治疗,否则等到息肉长到1.5cm后就只能手术治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