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息肉是起始于胆囊壁后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。因为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没有症状,只是通过B超发现的,很难初步定性其恶性或良性,只要B超发现就统称为“胆囊息肉样病变”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、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。尤其是肥胖、吸烟、高脂血症、高胰岛素血症、肝硬化、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,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。那么,胆囊息肉容易发生癌变吗?要想治,只能连胆囊一起摘除吗?
一、胆囊息肉容易发生癌变吗?
胆囊上发现的息肉也有好坏之分,它可能是良性的,也可能是恶性的,主要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非胆固醇性
而非胆固醇性良性息肉,主要有胆囊腺瘤、腺肌瘤、炎性息肉、腺瘤样增生这几大类。胆囊腺瘤虽是良性的,但也有30%的癌变风险,如果出现胆囊腺瘤性息肉就要及时监测,它可能会诱发胆囊癌,要及早进行胆囊切除处理。但目前临床上不手术做病理诊断是很难确认息肉性质的。只能通过大小来模糊判定,一般认为体积长到超过1cm的息肉癌变几率将成本增长。
二、那么,要想治胆囊息肉,只能连胆囊一起摘除吗?
当然不是,其实大部分胆囊息肉
胆囊息肉大部分都不会癌变,但很多患者查出后不进行治疗,最终等到胆囊丧失正常功能,或是息肉过大达到手术指针而被迫切胆。所以不想无胆建议早发现早治疗,如果发现息肉较晚,息肉直径已大于1.5cm,或有其他癌变倾向,此时可以考虑积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。并且在手术之后将胆囊送病理科,进一步行染色切片检查,看息肉的性质以及看息肉有无恶变的情况。注意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后,需要减少进食鸡蛋、牛奶、肉类等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,避免进一步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可能。